創新、誠信、務實、高效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 韓翃
季春時節
大地開闊
春分后十五日
斗指乙
萬物至此
皆潔齊而清明
故為「清明」
淅淅細雨
山河清秀
二十四節氣之第五節氣
《淮南子天文訓》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歲時百問》則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有清爽明潔之意,這個時節天氣清澈明朗,北方降雨開始增加。
農諺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清明谷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疑”、“清明時節麥長三節”,黃河中下游地區的小麥即將孕穗,油菜已經盛開,東北、西北地區的小麥也進入拔節期。
清明為仲春結尾,為季春開頭。陽光在此刻,逐漸開始蔓延,風也跟隨著天宇的召喚,不再徐徐而過,而是調皮的時速時緩,撩撥花枝撫弄草葉。
清風明凈
靜待|桐始華
《周記》有云:“清明之日桐始華”。桐花作為清明一候的花信風,是清明時序的物候標記。“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桐花是鄉野之花,山野田間屋舍外都有她的身影。花朵小巧精致,白凈的花瓣,偶見花蕊深處點點的猩猩紅。
靜觀|田鼠化為鴽
時令更替之時,陰陽便開始輪轉。清明之時,陰漸消,陽漸漲。屬陰的田鼠逐漸在田間銷聲匿跡,屬陽的鵪鶉開始活泛起來。陰陽調和,四時有致,萬物皆有自己的時間表。
靜候|虹始見
清明時節,雨水已然成為本體。古人認為“虹乃陰陽交會之氣”。陽光和雨滴經過美麗邂逅,虹自生成。彩虹,是清明的獨特禮物與點綴。
春來物做
清明與寒食
寒食節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節日,它的淵源一說是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當年的割肉之恩而設立的節日。說是第二年晉文公又率眾臣登山祭典,發現其墓前的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與上巳
清明節還吸納了另一個較早的節日,上巳節的內容。上巳節古時在農曆三月初三舉行,風俗有踏青、祓禊(臨河洗浴,祈福消災),它反映的是經過沉悶的冬天人們急需要精神調整的心理需要。據說從唐開始,人們在清明掃墓的同時,也開始伴以踏青游樂的活動。清明祭祖之馀,順便在明淨的春日里與家人游春踏青,也算是節哀自重轉換心情的一種調劑方式,所以清明節也稱為踏青節。
清明祭祖
懷牽先人祖先最早在中國人心中的形象,跟他們生前一樣,對我們有時嚴厲、有時疼愛。從前的人相信,不誠信祭拜,祖先會用厄運懲罰后人;對祖先好的話,家族才會興旺。所以每年祭祖,人聚得特別齊,例如春節也未必能見到面的親戚、兒時玩伴……這一天再忙,大家都回來了。
清明踏春
春,是開篇也是尾章。是輪回的節點。三春景致各異,但至季春之際便是頂峰。春季最為絢爛奪目的時節,便落在清明時節上。此時陰陽交替,盈虛有數,自有變化萬千,引人奪目。而在此之后,樂章將走進尾聲,時不待我。
清明 。奮起
清明春風徐徐
草木青青
萬物復蘇
耕牛上犁
斗志滿滿
事業前行